1.年,上海社区矫正初步尝试

年,上海市女子监狱对在押罪犯试行半监禁处置,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允许从周一到周五到社区参加劳动,周末回监狱服刑;上海市少年管教所也对关押对象实行了“试工试读”制度,不但减少监狱经费开支,而且提高了矫正效果。这是社区矫正在中国发展的雏形。

2.上海出台多份开创性的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

年8月,上海市委政法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治工作试点的意见》、《关于推进本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印发了《社区矫治工作流程(试行)》,这是国内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提出社区矫正。

3.年8月,上海率先开展社区矫正试点

年8月,上海开始了在徐汇区斜土路、普陀区曹杨新村和闸北区宝山路三个街道扩大社区矫正的试点,试点的管理对象包括缓刑、假释、管制、保外就医和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开启了社区矫正本土化的试点进程。

4.年2月,上海政法学院社区矫正研究中心成立

年2月,在时任上海司法研究所所长的倪正茂教授倡导下,上海政法学院成立了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教育部、中国法学会、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监狱局等部门的社区矫正研究课题10多项,先后出版社区矫正的专著、编著、译著、文集10多本,发表社区矫正的专业文章多篇。先后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内布拉斯加大学刑事执法系等开展学术交流,为社区矫正的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做出了贡献。该中心是国内较早从事社区矫正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与一体的机构之一。

5.年6月,刘强教授著作的《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出版

年6月,刘强教授著作的《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出版发行,该书兼顾理论的探讨和实际的操作,为我们展示了美国社区矫正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缓刑、假释、中间的制裁等制度,社区矫正的效率与公正,对犯罪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等理论与实务知识。该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社区矫正专著,填补了社区矫正专著的空白。

6.年7月,两高两部首次联合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出《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六个省(直辖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将社区矫正正式作为一项非监禁性刑罚执行引入我国的司法实践,从而拉开了我国社区矫正实践探索的序幕。

7.年7月,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司法所接收中国首例矫正对象

年7月,北京市司法局在房山区周口店镇开展“社区矫治”的试点工作,房山区成为全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的第一批区域。年7月,北京市大石窝镇司法所接收了全国第一例矫正对象:北京人张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张某也因此成为中国接受矫正第一人。

8.年7月,北京抽调劳教、监狱民警参与社区矫正

年7月,北京市监狱局和市劳教局抽调31名监狱干警到试点区县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并从两局抽调一名副局级领导担任市矫正办常务副主任,抽调一名正处级领导担任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处处长,抽调9名后备干部到市矫正办工作,开启了抽调劳教民警和监狱民警参与社区矫正的历程。

9.年9月,两高两部联合召开召开全国第一次社区矫正工作会议

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加强协调,确保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这次会议后,基本固定了两高两部每年召开一次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的惯例,研究部署社区矫正的重大问题。

10.年12月,“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年12月17日至18日,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在上海举办了“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试点工作经验,分析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机构和队伍建设、法制建设等当时社区矫正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次会议是社区矫正试点以来首次以社区矫正为专题的全国性研讨会。

11.年2月,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成立

按照上海率先提出“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理念,年2月,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成立,该站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认知指引、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就业帮扶、家庭改善等一系列专业帮教服务。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成立,开启了社会组织介入社区矫正的新篇章。

12.年5月,司法部印发《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

《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是我国关于社区矫正的第一部部门规章,详细规定了社区矫正的概念、对象、社区矫正工作的机构、人员及其职责、社区矫正的接收以及措施和终止,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年6月,社区矫正北京模式的提出

年6月7日,司法部召开社区矫正理论研讨会。时任司法部副部长胡泽君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会上,胡泽君副部长将北京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的做法称为北京模式。王顺安教授在社区矫正的“北京模式”一文中将“北京模式”定义为由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过程中创造发明的一种符合国情、符合首都实际情况的一种在社区进行的非监禁刑及非监禁措施的刑罚执行制度及开放式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模式。此后,北京模式成为众多地方社区矫正工作效仿的一种做法。

14.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举办了中美社区矫正工作交流会

年8月6日至7日,上海市徐汇区组织召开了中美社区矫正工作交流会。参加会议有上海市委、司法局、监狱局的领导,上海市徐汇区委公、检、法、司等部门的领导,有关大专院校、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领导、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法官、康州司法系统法院支持服务部主管、纽约市矫正专员、马萨诸塞州正义社区资源组织首席执行官、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专家等。会议就上海市徐汇区社区矫正试点的做法,社区矫正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中美首次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交流研讨会。

15.年12月,中央司法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制度

年12月,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发〔〕21号)明确提出:“总结社区矫正试点经验,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制度”。这是中共中央文件里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制度。

16.年1月,两高两部下发通知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

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决定将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重庆12个省(区、市)列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地区。社区矫正从12个省(市)扩大到18个省(市)。

17.年7月,社区矫正国际研讨会在大连举行

年7月28日至29日,由司法部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共同举办的“社区矫正国际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代表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围绕社区矫正风险和需求评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等5个专题进行,这是中美两国首次召开的关于社区矫正的专题研讨会。

18.年7月,北京市司法局印发社区矫正工作监狱劳教干警岗位职责(试行)

年7月,北京市司法局《印发社区矫正工作监狱劳教干警岗位职责》(试行),第一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抽调参与社区矫正的监狱劳教干警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等内容。

19.年8月,联合国人权办公室高级专员考察北京社区矫正工作

年8月30日,时任联合国人权办公室高级专员路易斯.阿博尔女士、高专特别助理、高专办能力建设司司长、高专项目办官员等一行在时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张苏军及外交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联合国高级人权专员一行听取了北京市市矫正办关于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情况,参观了朝阳区阳光社区矫正服务中心,并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座谈。联合国高级人权专员来京考察充分表明中国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在研讨阶段,吴宗宪教授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专家建议稿)的起草情况。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本项目研究的重大意义,并着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专家建议稿)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完善意见。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专家建议稿文本内容的完善与该项目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0.年8月,浦东新区成立全国首家司法局社区矫正委员会

年8月浦东新区成立了全国首家司法局社区矫正委员会,该矫正委员会由9人组成,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审议奖惩、调查评估等刑罚执行环节。建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可以在执法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体现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

61.年11月,财政部司法部出台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

年11月,财政部司法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社区矫正设备费等社区矫正经费纳入同级政府预算予以保障,同时要求各地统筹社区矫正和司法行政其他基层业务工作装备需求,优先保障社区矫正所需装备配备。该文件的出台,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奠定了基础。

62.年1月,司法部出台《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

年1月,司法部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在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两个规范”),并于年1月6日印发各地。“两个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数据采集、编码规范、数据交换规范以及系统安全规范等,进一步明确了全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框架,规定了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为研发社区矫正工作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现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交换。

63.年7月,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研讨会召开

年7月,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主持召开健全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研讨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发展”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研讨,司法部法制司、社区矫正管理局、司法研究所、预防犯罪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64.年8月,东莞中院开全国先河首审港澳台籍罪犯适用假释案件首名港籍罪犯获假释接受社区矫正

年,8月20日,东莞中院对首批两名港台籍罪犯假释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裁定香港籍罪犯尹某予以假释,在全国首开港澳台籍罪犯假释审理之先河。年4月8日,东莞中院专门就港澳台籍罪犯适用假释试点工作向东莞市委政法委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得到了东莞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在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东莞市公、检、法、司、监狱、外事、台办等相关单位共同形成《关于建立和完善港澳台籍罪犯适用假释联动机制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假释案件审理与社区矫正工作对接的若干意见(试行)》两份文件。两份文件明确了假释案件审理与社区矫正对接的组织架构、职能范围、协调沟通、程序衔接等制度。

65.年10月,云南个旧市司法局城区司法所冷某某因社区矫正工作玩忽职守被公诉

8年至年期间,冷某某在个旧市司法局城区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中。期间,他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在明知辖区内的社区矫正对象雷翔、范南严重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脱离监管的情况下,未及时书面通知两人居住地的派出所查找,也未提请有关部门给予撤销缓刑,致脱离监管的雷翔、范南于年8月20日再次犯罪,并致一人死亡。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雷翔无期徒刑,范南有期徒刑十五年。同时,8年2月,在明知另一罪犯何斌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的情况下,既未书面通知派出所查找,也未通过个旧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向原关押监狱书面通报,致使何斌在暂以监外执行期间漏管,参加以马志保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危害社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个旧市检察院公诉部门审查后认为冷某某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上严重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死亡一人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其行为已构成玩忽职守罪,于年10月19日向个旧市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公诉意见,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冷永忠免予刑事处罚。这是国内较早的因社区矫正工作玩忽职守被追责的案例之一,为广大社区矫正工作者敲响了警种。

66.年10月,浙江职业警官学院启动《社区矫正人员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开启社区矫正人员在线学习探索之旅

年10月23日,作为我院行业服务项目“社区矫正人员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建设启动的录播“第一课”——“从人文视角漫谈礼仪修养”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的开展,标志着该院服务行业项目《社区矫正人员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建设的正式启动。此后,先后有社区矫正宣传网在线教育平台、黄岩司法社区矫正人员学习平台、台州司法局社区矫正在线学习教育平台、蓬安社区矫正手机在线学习平台都对社区矫正人员在线学习进行了有益尝试。

67.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68.年11月,四川德阳社区矫正警察支队和司法所负责人全部高配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德阳市委编办行文,明确市司法局社区矫正警察支队设专职支队长、政委各1名,任现职满2年,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明确为副县级;全市各县(市、区)基层司法所所长任现职满2年,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明确为副科级。这种矫正警察支队和司法所负责人全部高配,在全国尚属首例。

69.年12月,“社区矫正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年12月13日至16日,全国社区矫正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上海召开,由上海政法学院主办,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领导、全国政法单位、重点院校专家、刑事法律研究所、及先进省市实务部门近位等领导、专家共同研讨,共商社区矫正领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研讨社区矫正法内涵和外延等。

70.年2月,社区矫正宣传网上线运行

年,第一家全面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非官方网站成立,填补了全面宣传社区矫正制度的网站的空白。该网站是一家宣传社区矫正的公益网站,立足于打造成对普通民众是一个综合性的社区矫正宣传平台、对矫正工作者是一个业务交流及学习平台、对矫正对象是一个参加学习教育及心理疏导平台。

71.年3月,《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出台

年3月1日,江苏省出台的全国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的背景下,我国出台的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条例》共六章四十六条,从社区矫正机构人员、矫正执行、保障和监督等方面总结了江苏的工作经验,既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又对社区矫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予以规范,在组织领导、保障监督、社会参与、执行主体等多个方面有较大突破和发展。

7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区矫正工作作出指示

年4月21日,习近平听取司法部工作汇报时对司法行政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这是习总书记就此就社区矫正做出专门指示。

73.年5月,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召开

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等出席会议。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主持会议。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74.年6月,江苏省出台社区矫正工作证件管理办法

年6月,江苏省出台《社区矫正工作证件管理办法》,该《办法》将社区矫正工作证件分为《社区矫正执法证》和《社区矫正工作证》两类。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申领使用《社区矫正执法证》,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申领使用《社区矫正工作证》。并且明确了证件的样式标准,使用场合等,是首部对社区矫正工作证件进行规范的文件。

75.年7月,新疆博湖首创全国社区矫正歌曲《走向光明》

年7月8日,由新疆博湖县本布图司法所干警牛永成作词,博湖县本布图镇驻村干部巴音克西克作曲的全国首部社区矫正歌曲《走向光明》创作完成。牛永成创作了社区矫正歌曲《走向光明》,该首歌曲突出三个主题,即罪犯对昨天没有犯罪之前美好生活的回忆,犯罪后的忏悔之心、悔悟之心,对今天接受社区矫正后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感恩之心,对明天重新做人、改过自新的坚强决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这首歌反映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声,具有启迪明理,敬畏法律、催人奋进作用,能够培养社区矫正对象热爱祖国,热爱党的高尚情操,使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矫正生活,对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很好的心理矫治作用和启迪教育意义。

76.年8月,中国首次将涉外社区矫正人员移管回国服刑

年8月28日上午,中韩两国在上海就韩国籍被判刑人姜某某回国继续服刑举行交接仪式。被判刑人姜某某,因走私普通货物罪,于年11月16日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因患有运动神经元肌肉萎缩症,在年1月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其间,由其居住地上海市闵行区社区矫正部门对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接受矫正期间,姜某某遵守中国法律及执行机关的规定。年6月,因姜某某病情继续发展,韩国驻华使馆应姜某某家属的申请,提出将姜某某移管回国服刑的请求。司法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于年8月6日作出了《司法部关于将韩国籍被判刑人姜某某移交给韩国主管机关继续执行刑罚的决定》。年8月28日9时,司法部司法协助与外事司、社区矫正管理局及上海市司法局等相关单位和韩国驻华大使馆、韩国法务部等韩方人员举行了移交仪式。姜某某乘坐大韩航空航班离境。这次在社区矫正期间移管被判刑人回国服刑案件的成功办理,是中国履行中韩有关条约的具体行动和体现,被判刑人移管国际合作是国际社会尊重和保护被判刑人权利的崭新的国际合作领域。

77.年8月,安徽开通全国首个社区矫正省级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氮芥酒精价格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mt/64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