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它的每一块砖石都载满岁月的印记40年前秦皇岛一位小伙和同伴 从山海关出发 历时天、徒步多公里 一路迎难而上 ……从山海关抵达嘉峪关 在长城上留下了人类第一行完整的足迹 他也因此成为了 世界上第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人 他就是被誉为“长城之子” “长城百科全书”的 著名的长城专家——董耀会 如今,40年过去了 已担任燕山大学 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 的董耀会 依然在奔走呼吁不遗余力地做科普 持续用他的方式向世界介绍长城 传播着长城文化 一生只做“长城”这一件事 董耀会为什么会对长城“用情至深"? 一起揭秘 他和长城的不解之缘↓↓↓ 01 历经个日日夜夜 人类首次全程行走长城 “如果能在长城全线 留下人类第一行足迹, 用文字记录长城沿线的风光 和长城脚下的人, 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年一个晚上 山海关长城脚下 三个年轻人 有了这个极为大胆的计划 首先提出这个想法的人 就是董耀会 他出生在河北秦皇岛 那时25岁的他热爱文学 对群山间宛如巨龙般的长城 产生了无尽向往 图源:金山岭长城 “只要我们在长城上迈出第一步 就是成功。” 年5月4日 计划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开始实施了 董耀会和同行的两个队员 还给这次行动起了一个代号—— “华夏子” “每天各自背着20多斤的设备和资料, 天亮了出发、日落前下山, 晚上就住在长城附近的村子里。 盛夏的时候, 日头毒、天又热, 喝水就靠随身带着的两个军用水壶。 冬天冷得出奇, 每天在雪里走的时候, 脚都冻成大冰坨……” 回忆起那时的“年少轻狂” 已是丝丝银发的董耀会 看上去格外自豪 徒步走长城很艰难 却无比值得 年9月24日 “华夏子”团队 在嘉峪关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他们手握国旗 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历经个日日夜夜 他们最终成功完成了 徒步考察长城的壮举 也是华夏子孙在万里长城上 留下的第一行完整的脚印 这一次行走 改变了董耀会的人生轨迹 从出发的那一天开始 他便再也没有离开过长城 02 徒步走长城之后 长城便成为他心里沉甸甸的责任 年 是董耀会与长城关系的分水岭 如果说在这之前 长城是家乡村落的标志 是能登高远眺的高墙 那么徒步走长城之后 长城便已是他心里沉甸甸的责任 是需要他去守护的沧桑 董耀会徒步考察的明代长城 墙体长度约为多千米 而当时 其中保存较好的只有约51千米 “每一天,每一刻, 长城都在遭受蚕食性的破坏” 这一现象,让他十分痛心 他明白 徒步考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从年1月至10月 董耀会他们 完成了《明长城考实》的写作 记录了一路上他们所见长城的破坏 除了风雨侵蚀 也有很多来自人为的原因 长城脚下的小山村 随处可见用城砖砌成的围墙 此后 董耀会参与筹备成立了 中国长城学会 参与研究《长城保护条例》 倡议设立长城保护基金委员会 成为第一任主任 年12月 董耀会用十年时间 主持编纂的国家“十二五”项目 《中国长城志》出版 这部鸿篇巨制共10卷 12册万字 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长城专业志书 在宏观上对长城做全面文献梳理的著作 其问世填补了历史空白 目前 他又在做《中国长城史》丛书 要用长城串起制度史、修建史、 事件史、人物史 他推动了“长城学”的创建与发展 不仅在长城学研究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他还精心录制 《董耀会说长城》系列短片 常年坚持到社会各界、大中小学 举办长城文化讲座…… 年11月 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正式成立 成为国内第一家涵盖长城 历史、军事、地质、地理、 生态、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机构 董耀会担任首任院长 他最喜欢的就是和大学生们一起交流 因为他们才是长城保护与研究工作的 新生力量 他要让90后、00后的年轻人 主动亲近长城文化 体悟长城精神 参与到世界文化遗产的 保护工作中来 要让保护长城 这样一件文物部门一家的事 变成每个中国人自己的事 0 一生只做“长城”这一件事 长城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董耀会说 长城像父亲 父亲生育养育子女 现在父亲老了,需要我们去反哺 同时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要依靠它 依托它 来滋养我们的民族和文化 40年来 董耀会一直走在 探索保护长城的道路上 只为唤起民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即使其间经历了生死考验 也从未停下探索长城的步伐0年 在从长城回来的路上 董耀会乘坐的车遭遇严重车祸 他受到严重脑震荡 昏迷了一周多 颧骨、眼眶骨变形 一只眼睛几乎失去了视力 在他病愈出院后 正式工作做的第一件事 是对外发布长城保护 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们在结束明代长城考察时, 提出来一个观点, 就是三个‘三分之一’: 明代长城只有三分之一的墙体 还保存得比较好; 有三分之一多已经倒塌了, 成遗址了; 还有三分之一, 是连遗址都没了, 已经彻底消失了。” 这一发现发布后 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 “把这个发布出来, 对长城的保护就会有很大的推动。 我只有一个念头, 只要对长城好,那我们就去做。 对长城好就是对国家好, 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长城 董耀会走了40年 研究了40年 也宣传保护了40年 也为长城奔走呼吁了40年 而今已年过花甲的他仍在书写记录着长城 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持续用他的方式向世界介绍长城 董耀会说 长城是他的家 是心灵的归宿 是生命的一部分 他要用有限的生命陪伴长城 保护这个伟大的文化遗产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mt/165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