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凝聚公益力量

——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探访

□本报通讯员李开本报记者张永利

前不久,清河中学数学教师医院复查,惊喜地发现身体各项指标全部恢复了正常。3年间,她经过了4次手术、18次化疗。

6月1日,王官庄镇多名留守儿童,收到了书包、文具、水杯等学习和生活用品。

这些费用主要由谁来出?是清河县教育基金会。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县级非公募性基金,3年来,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爱心活动,目前公益性支出.43万元,惠及全县30多个学校(校区),受益师生人,探索出一条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路。

爱心企业家成立教育基金会

走进清河县教育基金会,迎面墙上“聚力兴学,为善谋道”八个大字引人注目。基金会理事长郑成明说,这既是基金会成立的初衷,也是他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河北天达万方实业公司董事长李文勇是基金会的发起人。李文勇是清河人,曾在当地一所中学任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下海经商,收入比较可观。后来,他在参加母校清河中学50年校庆时了解到,不少教师生活困难,一些贫困家庭学生面临辍学,遂萌生了成立教育基金会的想法。

年初,李文勇倡导发起成立教育基金会,并先期捐出万元。这件事得到了清河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县财政也列支万元。当年7月29日,经省民政厅批准,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短短3年时间,基金会成长为当地一个响亮的公益组织品牌。

年10月,王秀敏被诊断患上了结肠癌。经过两次手术和化疗,她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基金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向王秀敏捐献了4万多元的救助款。同时,积极组织清河中学及社会各界捐款,两天时间共筹集善款2万多元。

“虽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我决不会屈服,会比以前活得更阳光。”王秀敏表示,她要将爱心传递下去,用善行传递正能量。现在,她每月都要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多元,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奖、助、建”助推教育发展

郑成明说,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就是奖教、奖学,助教、助学和建校,简单来说就是“奖、助、建”。最大限度地资助困难师生,让困难学生安心就读,让困难老师安心执教,这既是基金会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爱心人士的意愿。

“父母的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我在大学能够更安心地学习。一年来,我从中也体会到许多,学习到许多,相信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这是近日浙江大学大二学生王春鹏写给基金会的信。

作为年清河县高考理科状元,家庭贫困的王春鹏一度为没钱上大学而犯愁。基金会当即决定为王春鹏资助1万元,并承诺解决他今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基金会不断创新,进一步明确资金投向,提高资助比例,发布助学项目,丰富捐赠载体,着重向优秀教师、农村贫困师生和基础教育倾斜,使公益活动更加科学、高效。基金会成立3年来,已资助了名寒门学子,资助金额超过万元。

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如今,基金会越来越受到清河爱心企业的







































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lt/72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