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有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有的孩子会出于好奇将各种小滚珠、豆类、小玻璃球等塞入自己的嘴巴、鼻子、耳朵里,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李女士的女儿桃桃就吃到了苦头。李女士(化名)给七岁的女儿桃桃(化名)掏耳朵,发现孩子耳朵里有一个小东西怎么也掏不出来,马医院。路上,李女士得知这个“小东西”是三个月前孩子出于好奇塞进去的。塞进去容易,可想要取出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孩子害怕妈妈生气一直都没有说出实情。耳鼻喉科郭永康医师检查发现,桃桃耳朵里的“小东西”其实是一颗黄豆,成功取出后发现黄豆已经发芽。桃桃和妈妈离开前,郭医生再三告诫她以后不要再把小东西放进耳朵里。无独有偶,事发当天急诊又来了一位耳道异物的小朋友,这次取出的是一颗黑豆。郭医生说:“小朋友多活泼好动,好奇心满满,可能会学习大人和动画片里神奇的动作,把小的东西往耳朵里塞,如果取不出来就会造成外耳道异物。”人体的外耳道并非是一条笔直的通道,而是弯曲的。外耳道异物是临床常见的外耳道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耳道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子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一旦异物抵达耳道深处与鼓膜相邻处,会导致疼、痒等不舒服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外耳道炎、外耳道血肿或鼓膜穿孔。对此,郭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孩子耳道进异物,家长不要慌张,也不要用耳勺使劲掏,以免造成孩子外耳道和鼓膜损伤。更不要滴一些药物到耳朵里,如豆类被泡胀后可能会发芽,而且有可能导致异物越来越深,接近鼓膜。医院就诊取出,避免自行取出时不慎损伤外耳道肌肤及耳膜,或将异物越推越深,给异物取出造成更大的困难。类似事件近期多发↓↓案例一近日,#男孩吞下整根牙刷隐瞒了2天#登上微博热搜榜。近日,医院接诊了一位17岁的患者,家长说他因情绪激动自己吞了一整根牙刷,大约有20厘米,两天后剧烈腹痛才被家人送医,如果取不出就要去做外科手术。医生介绍,牙刷很长又硬,卡在肠子里已有48小时,情况棘手。经过多方思索,医生自制工具——“网篮”协助内镜,经过1个小时左右,牙刷被完整取出。案例二在河北医院,一个家长抱医院超声科,说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经过检查,医生在孩子一段肠管里发现了一个不明物体,由于体积过大,不能往下排出来,出现了肠梗阻。通过手术,医生从孩子的肠道里取出一颗“水精灵”。这种“水精灵”是一种彩色的圆形水珠,吸水性特别强,水珠原本只有豆子那么大,在水中浸泡后,体积会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其形状、颜色、体积和食物较接近,可能被儿童误认为食物,导致误吞或吸入,造成生命危险。关于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处理家长一定要注意↓↓小儿消化道异物以硬币、金属纽扣电池、玻璃珠等钝性异物更为多见,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喜好将东西放入口内玩耍,不慎误吞。纽扣电池等有腐蚀性的异物会腐蚀消化道黏膜,造成穿孔,引起食管气管瘘,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看护孩子,当孩子玩磁铁、硬币等小物件时,家长应在一旁陪同,若孩子误吞异物后未能自行咳出,要立刻就诊,及时处理。来源:未来网综合萧山日报、杭州医院订阅号、澎湃新闻、健康中国、荔枝新闻编辑:李煜审校:杨学娟审签:刘萍欢迎订阅年《中国妇女》1、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40,全年12期24册,总价元。2、手机订阅。扫描或识别下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sh/166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