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三带一园”

游客在威县章台镇鱼堤村观赏梨花

在威县“三带一园”,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被引进农业,农业生产开始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农村和农业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为农民增收创造出更多路径,农业发展方式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通过打好三张牌,“第六产业”正在这里起步。

  第一张牌: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吸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园区

  清明时节,还有些凉意,但威县贺营镇袁庄村的梨园却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赏花。梨园中的梨树每棵只有一根直条,成行成列,密密麻麻,独特的种植方式也成就了不一样的梨花海洋。远望几十万株小小梨树,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继奎不禁发出感慨,“真没想到县里的梨产业带能这么快发展起来”。

  威县西沙河流域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梨树生长,“三带一园”规划中,沿西沙河10万亩梨产业带也是浓墨重彩一笔。但要建设现代化标准梨园,推广专家为威县量身定制的省力化密植高效种植模式,规划建设配套储藏冷库,引进深加工项目,再像以前那样搞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建设梨产业带,必须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头。”威县县委书记吕志成介绍,正是石家庄和利化工公司、北京博世嘉华公司两家企业在威县梨产业还处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率先建起两个高标准示范园,才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带动了梨产业的起步和发展。目前,沿西沙河梨产业带已成功引进梨园龙头企业16个,建设标准化梨园48个。

  农业要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价值链要进一步延伸,首先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他们来承担融合发展的任务。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威县在土地流转、资金投入、智力引进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仅在农业科技园区就有21家龙头企业和46家合作社入驻。

  第二张牌:加速拉长第二产业链条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越来越多

  自己养鸡大棚里的肉鸡,出栏后很快就能就地加工,最后变成华莱士等快餐店里的产品,这让威县西梨园村村民单保挺感觉挺新奇,“说不定你去华莱士吃的鸡翅就来自我的养鸡大棚。”

  单保挺养殖的肉鸡,直接供给当地企业宏博牧业,在该企业进行肉鸡分割后,再供给当地华莱士快餐配套项目密州香食品公司加工。不出威县,养殖户的肉鸡就从初级产品变成了快餐店里的产品。“现在我的肉鸡不愁销路,每个棚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单保挺说。

  威县副县长董占坤介绍,目前在威县已经形成以宏博牧业、密州香食品和溢香园食品科技公司三大肉鸡养殖及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肉鸡产业链条。在三大龙头企业带动下,沿金沙河畜牧养殖带迅速发展,年饲养肉鸡量达到万只。

  董占坤说,让一二三产在融合中实现同步发展,这其中居于中间环节的第二产业非常重要,因为它一头连着一产一头接着三产。“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速拉长第二产业链条举足轻重。”

  现在,威县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正越来越多。在沿西沙河梨产业带,由河北龙集开发有限公司筹建的冷链物流园项目正积极进行。该项目包括4个智能冷库,一条梨汁饮料、罐头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具备2万吨果品深加工能力。在20万亩设施蔬菜带,杏鲍菇、三白西瓜深加工项目也进展顺利。

  吕志成认为,农产品加工相对于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而言,是威县农业发展的一个“短腿”。“加工业的‘短腿’造成了农产品应有的附加值大量流失,威县虽然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得到了发展,但这还很不够,我们必须要尽快弥补‘短腿’,早日拉长第二产业链条。”

  第三张牌:不拘一格发展第三产业

  ——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融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威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里荷塘”景观入口处的石碑上,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十分醒目。

  “种莲藕已是固一、北赵庄等村农民的重要增收渠道,夏季‘十里荷塘’还能发展观光旅游。”说起莲藕,威县雪凌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振亭充满感情。他介绍,利用闲置的近万亩河套地,威县已发展莲藕套养泥鳅亩,形成“十里荷塘”,每亩收益近2万元也使莲藕成为农民的“摇钱树”。目前,“十里荷塘”已成为集休闲、度假、垂钓、餐饮、采摘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基地。

  三白西瓜是威县传统特产,它以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而冠名“三白”,但前些年市场知名度低,卖得并不好。如今,威县三白瓜专业合作社为三白西瓜注册了品牌,与周边批发市场建立了联系,还正策划进行微博、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托当地资源,把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相融合,同时还要在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下功夫,不拘一格发展第三产业。吕志成对记者说,“今后,威县将把荷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整合到‘十里荷塘’,在通往十里荷塘的观光路两旁建起相关文字碑刻,力争打造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旅游休闲观光长廊。”

  声音:三产融合应发生“化学反应”

  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慧军:“第六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需要注意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发生“化学反应”,是质的飞跃,由此带来农业比较效益的增加和竞争力的增强,与传统农业不可同日而语。

  发展“第六产业”,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利润。要让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

  “第六产业”是大农业大食品的概念,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大贯通大整合,代表着农业产业化企业未来先进的发展方向。从产业链条的角度看,农业的最终落脚点是食品。没有先进的食品产业,就没有现代的农林牧渔业,要让食品行业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仅靠上游投资和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培育能够释放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增值的产品,形成贯通种养、加工和营销的大产业链条。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大力发展贮藏、保鲜、包装、运销等农业配套产业,这样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来源:河北日报)

品牌赞助商

威县最具影响力的生活服务型平台,你怎么还没有







































中科白癜风医院
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fz/72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