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千年水潆涟,文脉流古今。大运河以其留下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再次吸引了媒体的目光。10月12日至14日,河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行动“行走大运河”报道组来到我市,对我市大运河沿岸进行全媒体采访报道,展现我市大运河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开凿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衡水段位于衡水市东部与沧州、德州交界处,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系的一部分。大运河从故城县南部辛堤村入境,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总流程为.05公里,约占河北省全长的1/3左右。报道组一行在衡期间,先后前往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运河文化展馆,阜城县码头镇运河记忆博物馆、大龙湾村,故城县大运河博物馆、郑口挑水坝等地,实地探访大运河沿岸的前世今生,认真解读那段“桨声灯影,商贾云集”繁华岁月的密码,详细了解衡水的历史文化与运河美食。大运河历史久远,文物资源众多。大运河衡水段留下了景县华家口夯土坝、故城县郑口重力挑水坝、阜城县码头运河遗址等重要文物遗存。特别是位于景县安陵镇大运河左岸的华家口夯土险工,始建于清宣统三年(年),是采用基础钉锚柏木打桩,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而成的典型的“糯米大坝’,也是河北大运河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近年来,我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科学布局流域内村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具有衡水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各县积极培育区域特色,激发文化活力,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先后挖掘和整理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故城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景县传统布艺、阜城剪纸技艺等,这些荣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见证了运河的文明发展,它是大运河的精髓,大运河的灵性,更是衡水大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据了解,本次全媒体新闻行动“行走大运河”旨在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以“水”“岸”“城”为基础,讲述千年大运河沿岸发生的精彩故事,探寻进入世遗时代的大运河如何在新起点上再出发。报道组在衡期间,通过文字、视频、直播、音频等方式,全媒呈现衡水的运河文化、运河故事、运河美食以及历史遗存等,对提升我市故城、景县、阜城三县的知名度,宣传和推广衡水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凝结的“衡水经验”和“衡水智慧”具有重要意义。监制:张起轩来源:衡水日报客户端记者:闫海雪编辑:薛倩赵亚菲扫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fz/162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