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样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笔架山游记

文/苑林霜

年节过了,连日来的食甘寝宁让我的身体发福了许多,不行,得外出走走。恰逢灵山镇南家庄尔村王中年老师盛情相邀,曲阳作家协会一行驱车出县城,去往70华里之外的笔架山游览采风。

从南家庄尔村东沟出村,向东北方向山沟曲折迂回走出3公里左右,笔架山威武的雄姿便出现在眼前,其结构跟通天河对岸的莲花山相似,山势险峻,直崖绝壁,因山型酷似笔架而得名。

“山不问险,路不问远”。虽然眼前的笔架山高且险,然得知山上峭壁处有贾岛洞,便志在必得,此行目标明确,少有铺垫,直奔主题。

“人老筋骨壮,越老越当锵!这里的山我都走遍了。”今天的向导是南家庄尔村的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村支书年富力强,一个人为我们拎着上山的给养——苏打水,自不必说;村主任王凤絮大姐已年过花甲,但性格乐观,一边说说笑笑,一边领着我们在没有路的山岗健步前行。

暖阳高照,和风吹拂,天气暖和得像阳春三月,穿着羽绒服上山的我不一会后背便出了汗。虽然沿途荒草满地、荆棘丛生,但爬山者热情不减。辗转上山,直行侧身弯腰,身体在勾肩搭背的荆棘灌木中穿行;或推或拽或闪,动作在不断变换的姿势中灵活。可无论你如何闪避,也无法逃脱好客的酸枣树不时拖住裤腿,拽住衣衫,甚至想送上热情的拥抱。好不容易寻到一条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上山的希望在前人的脚下有迹可循,让我们这群在荆棘乱石中艰难前行的游人立马感觉山顶在望,前路可期。

的确,剩下的路变得顺畅了很多,攀上将近2米的一块儿巨石,走过崖下蜿蜒数十米的小径,一个山洞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座天然的城堡,毛石垒出洞口的大门,走进洞去,空间阔大,纵深约20米,宽约6米,最宽处可达10米左右,高也在2米以上。底层一米多高石壁多为沉积岩,如同摞起的千层煎饼,表面粗砺不堪;高处石壁较为平整,洞顶有石缝逐渐收窄,周边石块被水侵蚀,形成圆润的石钟乳;洞的尽头也有三四个小洞口,风化的岩石坚强地撑住地面,让人联想到举重运动员,双膝微曲,双臂托举,撑起这层层叠叠千变万化的摩天高崖。

这就是贾岛洞?!比起香岩阁山上那个狭小的贾岛洞,这里简直就是“豪宅别墅”。据说洞内还有一个天然的石床,因年代久远而被风化。

贾岛因专注揣摩“推”和“敲”的动作而冲撞了当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二人因“推敲”相识而成为莫逆之交的故事流传甚广。在曲阳民间,也流传着山寨版的“推敲”故事。

相传贾岛曾在笔架山上隐居,有一天下山访友,骑驴走在山间小路上,边走边琢磨自己写的《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诗,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在驴背上反复做出推和敲的手势,以至于进入忘我境界,毛驴由着性儿走进了路旁的谷子地,大口大口地吃起谷穗儿来。正好谷子地的主人——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来看庄稼,看到毛驴正吃谷穗,立马着了急,走到毛驴跟前使劲儿一推,毛驴纹丝不动;老人家举起拐杖照着毛驴的嘴头子就是一拐杖,毛驴一尥蹶子跑出庄稼地,把背上的贾岛结结实实摔到了地上。

“你这和尚,怎么让毛驴糟蹋俺的庄稼?”老婆婆怒气未消。

“对不起老人家,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想得入神儿了。”贾岛赶紧爬起来道歉。

“我看是用敲好,你这毛驴,推它它不走,我这一拐棍儿就把它敲走了!”老婆婆不明就里就接上了话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贾岛立马想到了自己的诗句:“对对对,敲好敲好!”因此,一个“敲”字就锚定在了他的诗句里。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本是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相传因科举不中无颜回乡而隐居在曲阳香岩阁山一带潜心作诗,这里的山林村貌也成为他无尽的创作源泉。如此说来,笔架山这样文气十足的名字还真跟浪仙相匹配呢!

洞内石壁上留下历代游览者墨迹,其中一首韩愈的诗《赠贾岛》用行草书写,字迹清晰可辨: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郊寒岛瘦”是对孟郊和贾岛诗歌风格的评价,这首不知哪朝哪代留于石壁的墨宝成为贾岛故事在曲阳大地被代代相传的有力佐证。

站在贾岛洞口环顾四周,群山沟壑苍茫无尽,岩石崖壁高可擎天,白云悠悠、云雀啾啾,真是神仙都很眷恋的世外佳境!

告别贾岛洞,王大姐又带我们到山谷看了形似乌龟和蜘蛛的两块巨石及附近的一眼泉水。

“南家庄尔好地方儿,大槐树底下好歇凉儿,一年四季吃鲜菜,又有稻米又有麦。”王大姐对自己的村庄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我们村民喝的就是从笔架山脚下挖出的山泉水。”

观察南家庄尔村地理环境,村西有通天河常年奔流,村北村东群山连绵,村里的民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真能算上是一块宝地。更为庆幸的是,有此笔架山贾岛洞一游,我们还跟南家庄尔村的淳朴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民间文化是一座宝藏,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笔架山之旅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体会。

运营管理:阜平作协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fz/146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