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350710.html 点击查看:山东选调生公众平台推荐—备考课程 点击查看:山东选调生单独组织考试都考什么内容? 点击查看:山东选调生面试如何变化?备考介绍 选调数量 年全省计划选拔选调生包括28个职位共名(职位表附后)。其中,石家庄市名,承德市36名,张家口市名,秦皇岛市72名,唐山市名,廊坊市70名,保定市名,沧州市70名,衡水市58名,邢台市86名,邯郸市名,定州市40名,辛集市10名,雄安新区14名。各市选拔计划男女各占50%。 选调条件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的人员,应届毕业生中优先录用获得校级以上荣誉或奖励人员、具有参军入伍经历的大学毕业生。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还需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一)全国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选调生的条件 1.全国普通高校国家计划内统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应届毕业生(取得学历学位证书时间应为年7月31日前),学习成绩优良,具备授予学士及以上学位条件。定向培养生、委托培养生、在职培养生以及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生不列入选调范围。 2.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入党时间截至年3月底),在高校学习期间担任班级以上学生干部连续满1学年(不包括各类协会、研究小组负责人),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语言文字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非中共党员或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研究生也可报名。 3.本科生年龄在25周岁以下(年4月及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在28周岁以下(年4月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龄在32周岁以下(年4月及以后出生)。 (二)河北省有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人员报考选调生的条件 1.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有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的人员,年度当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 2.全国普通高校国家计划内统招、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学士以上学位。 3.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入党时间截至年3月底)。非中共党员的研究生也可报名。 4.年龄在32周岁以下(年4月及以后出生)。 选调程序 (一)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为年3月15日9:00至3月28日18:00,资格审查截止时间为3月31日18:00,网上缴费截止时间为3月31日18:00。 报名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1.河北省年度选调生招录考试与省公务员“四级联考”分别组织实施,已报名我省公务员“四级联考”的考生可同时报考我省选调生职位。但报名我省年度面向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选拔选调生考试的考生,不得兼报面向有关院校定向招录选调生考试。 2.网上报名须使用有效的二代居民身份证申请“报名号”,并选择报考职位(每个考生只能选择报考一个市,分别是: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新区)。获取“报名号”和“初始密码”后,才能登录报名系统填报信息、提交审核,“报名号”是登录报名系统的唯一标识,密码可以修改,请务必准确牢记。 3.网上缴费。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进行网上缴费,报名考务费每人元,缴费成功即完成报名。未按期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报考。 (二)打印《笔试准考证》 缴费成功的考生,务必于4月5日9:00至4月9日22:00登录河北省人事考试网 填报健康信息时间:4月5日9:00至4月9日22:00 打印准考证时间:4月5日9:00至4月10日9:00 (三)笔试 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时限为分钟,满分为分;《申论》考试时限为分钟,满分为分。笔试总成绩为以上两科考试成绩之和,满分为分。考试范围参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各职位笔试最低开考比例一般为1∶3。 笔试时间为4月10日,上午9:00-11:00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下午14:00-16:30进行《申论》考试。 报考各设区市选调生的考生在所报考的设区市进行笔试,报考定州市、辛集市选调生的考生在石家庄市区进行笔试,报考雄安新区选调生的考生在保定市区进行笔试(具体考场地点见准考证)。 (四)面试 4月18日前,考生在河北省人事考试网查询笔试成绩、笔试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否进入面试等情况。 4月19日至21日(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进入面试人选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资格审核,具体地点见河北省人事考试网通知。 面试由各市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有关要求由各市委组织部通知考生。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法进行,满分为分。 选调政策 河北省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将其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的战略之举,不断完善政策、改进举措、强化培养,使选调生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对选调生设置6年重点培养期(含试用期),一般列入优秀年轻干部范围,培养期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组织(人事)部门重点管理、跟踪培养,符合条件的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交流轮岗、遴选调动、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