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7.html

为什么河北省被称为“燕赵”,却简称为“冀”?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燕”和“赵”的来源说起。在周朝建立后,周天子采用了分封制度,其中位于北方的燕国便是分封出的71个诸侯国之一。不仅是一个国名,燕还是该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拥有独立的行政权和广袤的土地。因此,在涉及这个国家和国民时,国号自然先于地名,就像我们在国外自称中国人,而不是某个省份的人一样。

此外,燕国管辖的范围不仅包括了河北地区,还涵盖了现今的北京、天津、陕西和河南等地区。因此,“燕”单独作为河北的称号显然过于宽泛。同样地,赵国虽然统辖了一部分河北,但也包括了山西、内蒙古和河南部分地区,因此也不能单纯用来指代河北。古时齐国的势力范围也覆盖了河北不少土地。如果以古代国家地名称来定义现今省份的简称,各个省份可能都会存在多个简称共存的情况。

因此,“冀”作为河北的称呼并非来源于单一的燕赵国名,而是受到了更多因素的影响。在探讨“冀”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为何“河北”会被赋予这样的地名。我国的地名与“东南西北”有着密切关联,这一点众所周知。例如,湖南得名于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而湖北则恰好相反,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北。同样的道理,山东位于崤山以东,而山西则位于太行山以西。

因此,河南和河北这两个地名就泛指黄河南北地区。这也说明河北最初并不是特指一个具体地区。在《战国策》中,“河北”这一称号首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当时,六国陷入合纵连横的局势,乐毅提出了“赵有河北,齐有河东”,以平衡各国势力。至三国时期,该称号依然用于泛指,例如河北袁绍、河北名将颜良文丑等。这样一来,“河北”作为全称似乎更为“平凡”,甚至是燕赵地区的统称,不再具有代表性。

而如今的河北只是黄河以北地区的一小部分,远不及前人对“河北”一词的广泛释义。相比之下,“冀”则绝非平凡之辞。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内涵极为丰富。汉字分为形声字和会意字。形声字通过常见字形作为声旁标注读音,再通过另一个形旁表示含义。而会意字则由最少两个独立汉字组成,根据两个象形进行释意。

例如,“鹭”为形声字,“路”表音,“鸟”表意;而“歪”则为会意字,一目了然地表示位置不当。甲骨文中的“冀”是由“北”和“异”叠加而成,看起来像戴面具跳舞的人。实际上,“冀”本身蕴含着希望的意味,比如“希冀”、“冀望”等。在上古洪水泛滥时期,大禹治水的首站便是今天的河北地区。

当时水患频繁,百姓备受煎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应对手段,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明之上,因此祭祀和舞蹈成为不可或缺的仪式。除了民俗之外,地理特征也可以从会意字中窥见一斑。《墨子》中曾写道:“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这里的“异土”即指他乡。冀州这个名字显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冀州位于中原之外,被视为“最北方的异域”,因而得名“冀”。大禹统一天下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

而“州”一词最初指的是被水围绕的大片土地。因此,大禹最初治理的那片土地便被称为“冀州”,这个名字充满了大禹对未来的希望,也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至周朝,《周礼》将其描述为“河内曰冀”,在分封诸国的基础上传承和官方认定地名。当时的冀州西起山西临汾,东至河南濮阳,北至辽宁,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九州之首”。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过于庞大的政治范围导致内部局势极不稳定,因此冀州自古以来就饱受战乱之苦。在不断的割据和统一中,冀州的管辖范围逐渐缩小。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设立了三十六郡,此时“州”名存实亡。而西汉时期,由于刘邦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州的概念再次显现。随着消除异姓王和汉武帝推行的恩令,冀州的部分地区被单独划分出来,成为幽州。

到了晋代,原属冀州的邢台、邯郸被划归司州管辖。随后,隋唐时期天下由州改郡,又由郡改州,但“州”已经成为了低级单位,不再昔日风采。然而,元明清时期,冀州依然存在,尽管河北的名称多次更迭,从“腹里”变为“直隶”。这一切变迁表明,“冀州”这一名字尽管范围不断缩小,但其承载的文化底蕴仍在继续延续。综上所述,“冀”这一简称可谓非同寻常。

可以说,如今所有省份的名称,都是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管理,其简称才是最具深意的称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xx/162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