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自东晋开始,在民间流传已有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祝忠贞而凄惨的爱情所感动。

  虽然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很多人误传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江南水乡,其实它真正的发生地却是在石家庄附近,也就是市区西南二十公里的元氏县,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传说。

  明崇祯版《元氏县志》是元氏县最早的县志,也是记载梁祝传说最早的史料。县志在“陵墓”、“古迹”、“桥·渡”三部分中分别提到梁山伯墓、吴桥古冢和吴桥。这三个地方都和梁祝传说有紧密关系。吴桥横跨于南佐镇西北侧山溪之上,是南佐镇北通封龙山的必由之路,“梁祝”剧中提到梁山伯葬于吴桥之侧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所作。《辞海》(年版)中“白朴”辞条注:白朴,元戏曲作家。隩州(今陕西河曲)人,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真定,并曾到封龙书院拜李冶为师求学。

  据元氏民间传说,梁山伯为南佐人,祝英台是长村人,马文才是马岭人,都在元氏山区,并距封龙书院不远。当年白朴在书院读书求学期间,根据封龙书院和当地的传说创作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是很合乎情理的。

  白朴的这部创作先在真定公演,中年时又将剧本带到南方,在金陵公演。因各地均有书院,引起大江南北的广泛共鸣,后剧目改名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各地演出的数百年中,故事几经加工改编,形成了现在如此完美的剧情,被传播至全国乃至全世界,而梁祝故事的诞生地河北元氏和封龙书院却被人们淡忘了,甚至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本期责任编辑:大宁

投稿邮箱:

qq.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xw/145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