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北省政府独家获悉,近日,中央要求河北省制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方案,这意味着河北从限产治霾进入到根本之道——经济转型。目前,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气办”)正在统筹各厅局的意见,并汇总上报给河北省政府,之后,河北省将向中央提交一套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方案。

  在治霾压力下,河北省经济转型已经越来越迫切。虽然已经“壮士断腕、伤筋动骨”,但“脱胎换骨”的时刻还未到来,而此次方案的研究制定将督促河北尽快推动转型升级,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经济转型,这是治霾行动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治本之策。大气办处长吕纹透露,实际上,今年以来,河北省已经超额完成了大气防治的计划任务。这一任务是根据去年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的,细分到各个厅局县市,计入干部考核。各厅局定期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审查。

  而官方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治霾初见成效。根据今年前9个月河北省的空气质量分析报告,在1至9月的天里,全省11个区市达标天数平均为天,占41.4%;超标天数平均为天,占58.6%。与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达标天数增加了15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平均减少了11天。

  这与河北省过去一年“铁腕治霾”行动密不可分。根据河北省政府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底,河北省已累计压减炼铁产能万吨、粗钢产能万吨、水泥产能万吨、玻璃.5万重量箱。钢铁、水泥、玻璃等大气污染排放大户已经进行了大幅压减产能。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曾坦言,“现阶段压减的这些产能,大多符合国家产业标准。但为了治理大气污染,为了腾出发展空间,河北必须壮士断腕,义无反顾地推进”。

  节能减排仍然在严格推行。截至10月底,河北省已经淘汰了台燃煤锅炉,建成53家清洁型煤生产配送中心,完成集中供热锅炉煤改气0.亿平方米,对多万平方米的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燃煤消费量比年减少万吨。

  即使如此,人们的担忧仍未解除。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我国第三季度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的唐山、保定、邢台、邯郸、衡水、石家庄、廊坊占据了其中七席,在其余三个席位中北京、天津占据两席。

  相比去年三季度的全国空气质量排名,河北省的空气质量排名并无明显改善。去年三季度,同样是这七个城市在空气质量最差的十个城市中榜上有名,不同的是,当时北京不在这一“黑名单”中。

  全国排名情况与地方官方所陈述的治霾效果并不吻合,矛盾在于双方对治霾效果的监测标准不同,河北几大城市要走出“黑名单”,其空气质量必须发生“质变”,而非微弱的“量变”。

  同样,这种矛盾背后,政府机构与民众对治霾的认识也不同。民众期望消除雾霾,每天都能实现类似于APEC期间那样的蓝天。但是,政府部门深知其背后的艰难,吕纹介绍,在APEC期间,河北很多工厂停工、车辆限行、机关单位放假、农村不允许燃烧秸秆等等,正是这些非常规的措施才保证了“APEC蓝”,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们要生活,工厂就要生产,污染物就要产生,这是在工业发展中必然伴随的现象。

  吕纹形容,如同将一滴墨水滴入水中非常容易,但要将这盆被污染的水重归清澈则是一个很长、很艰苦的过程,大气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当前的治霾效果,就如同39度和38度的高烧,民众在难受的程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经过一年的压减过剩产能、改造排放设施、减少煤炭消费,这些依靠末端“减法”治霾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工厂关停后,地方经济发展如何推进?就业如何解决?中央向河北要方案,必须尽快启动治本之策——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而河北将进入真正艰难的“脱胎换骨”阶段。

留住APEC蓝需要“壮士断腕”

经济观察报启越

  11月底,华北地区又在饱受雾霾的肆虐。从中央政府层面,对雾霾治理的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推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草案强调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强化污染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增加了对重点区域和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的专门规定,明确了对无证、超标排放和监测数据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对于饱受雾霾折磨的华北地区民众,不幸福感日益增强。环保部近日发布了年10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上月相比,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降低25.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下降幅度较大。空气最差前十城市中,河北省就占7席。

  11月上旬随着APEC会议召开,APEC蓝的出现给无奈中的人们一份意外和欣喜。一瞬间,APEC蓝从网络热词升腾为国家领导人的美好愿景,这也充分反映出中央领导对民意的正视和对待。治理PM2.5要行重于言,尤其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实干。事实上,在空气污染及其治理问题上,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恰恰就是缺乏“正视”的勇气和“治理”的决心。

  早在年初,卫生部公布的《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显示,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已高达10万分之61.4。而导致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就是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其中PM2.5是主要元凶。年12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国际环保组织共同发布的研究报告亦指出,如果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空气质量相对于年没有改善,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达到人,因“早死”导致的经济损失将达68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正是在雾霾从秋冬之际逐渐持续到全年,从少数重点城市扩散到半个中国甚至更广地域的时候,环保部门对于雾霾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却显然慢了一拍。在年、年雾霾开始显现和加速爆发的两年,环保部门仍在采用没有纳入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并以此说明中国空气质量正在持续改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达到或优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比例明显提升,甚至已经达到国际标准。在其他国家大使馆公布北京PM2.5数据,社会各界对雾霾反应强烈之时,有环保官员仅仅是用“不要听到PM2.5就谈虎色变”的说法一带而过。

  随着中央领导在年底不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修订并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环保部门才开始分步实施PM2.5的监测和数据公布工作。在过去3年里,从PM2.5的监测到京津冀地区协同治理,公众感受的现实却是,雾霾越来越严重。

  雾霾到底能不能治?真的需要二十年三十年吗?要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APEC蓝,社会始终对这些问题持有疑问。既然我们已经走上了污染在先的道路,那么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进行治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APEC蓝告诉我们,“铁腕治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相关部门要真刀真枪治理污染,让习总书记多留一些APEC蓝的民生期待早日成为现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xw/118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