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防风 虫二按:1图蚯蚓头:残存的的毛状叶基 2图菊花心:木质部放射状纹理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2.风疹瘙痒。3.风湿痹痛。4.破伤风证。 煎服,5~10g。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柴胡 南柴胡,不分枝,有败油气 北柴胡:分枝,木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表证发热及少阳证。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4.疟疾寒热。 煎服,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葛根 1葛根:野葛的根。纤维性强,茯苓没纤维 2粉葛(甘葛藤):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2.麻疹不透。3.热病口渴,消渴证。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5.高血压病颈项强痛。 煎服,10g~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知母 气微,味甜,微苦,嚼之带粘性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5.肠燥便秘。 煎服,6~12g。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栀子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1.热病心烦。2.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4.血热吐衄。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7.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凉血止血宜用焦栀子。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夏枯草 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2.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 煎服,9~15g。或熬膏服。 脾胃寒弱者慎用。 黄芩 1枯芩 2子芩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湿热带下、热淋。2.湿热泻痢、黄疸。3.湿热脚气、痿证。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煎服,3~12g。外用适量。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忌用。 蒲公英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3.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 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白花蛇舌草 正品:花单生叶腋,多具梗;伪品:水线草:花2-5朵聚生叶腋,花梗纤细 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湿通淋。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2.热淋涩痛。3.湿热黄疸。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生地黄 断面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参 断面乌黑色,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煎服,9~15g。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牡丹皮 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4.痈肿疮毒。 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赤芍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煎服,6~12g。 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 苍术 朱砂点(油室) 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1.湿阻中焦证。2.风湿痹证。3.风寒挟湿表证。3.夜盲,眼目昏涩。 煎服,3~9g。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厚朴 厚朴花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3.痰饮喘咳。 煎服,3~10g。或入丸、散。 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砂仁 具三钝棱,假种皮,气芳香浓烈,味辛,微苦 辛,温。归脾、胃、肾经。 化湿开胃,温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2.脾胃虚寒吐泻。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阴虚血燥者慎用。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1.水肿。2.痰饮。3.脾虚泄泻。4.心悸,失眠。 煎服,10~15g。 虚寒精滑者忌服。 薏苡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2.脾虚泄泻。3.湿痹拘挛。薏苡仁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缓和拘挛。4.肺痈,肠痈。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津液不足者、孕妇慎用。 泽泻 甘,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2.淋证,遗精。 煎服,6~10g。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1.寒凝疼痛。2.胃寒呕吐。3.虚寒泄泻。 煎服,2~5g。外用适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陈皮 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1.脾胃气滞证。2.呕吐、呃逆证。3.湿痰、寒痰咳嗽。4.胸痹证 煎服,3~10g。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1.肝郁气滞胁痛、腹痛。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3.脾胃气滞腹痛。 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增强。 佛手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1.肝郁胸胁胀痛。2.气滞脘腹疼痛。3.久咳痰多,胸闷作痛。 煎服,3~10g。 玫瑰花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1.肝胃气痛。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3.跌打伤痛。 煎服,3~6g。 麦芽 甘,平。归脾、胃、肝经。 行气消食,健胃开胃,回乳消胀。 1.米面薯芋食滞证。2.断乳、乳房胀痛。 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鸡内金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1.饮食积滞,小儿疳积。2.肾虚遗精、遗尿。3.砂石淋证,胆结石。 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1.血瘀气滞痛证。2.头痛,风湿痹痛。 煎服,3~10g。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延胡索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用于气血瘀滞之痛证。 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郁金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1.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2.热病神昏,癫痫痰闭。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4.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 煎服,3~10g。 畏丁香。 丹参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3.疮痈肿毒。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反藜芦。孕妇慎用。 桃仁 长卵形,扁平,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偏斜。边缘薄。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1.瘀血阻滞病证。2.肺痈、肠痈。3.肠燥便秘。4.咳嗽气喘。 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孕妇慎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苦杏仁 心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咳嗽气喘。2.肠燥便秘。3.蛲虫病、外阴瘙痒。 煎服,5~10g,生品入煎剂后下。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大便溏泻者慎用;婴儿慎用。 牛膝 怀牛膝 川牛膝 小白点(异性维管束)断续排成同心环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及跌扑伤痛。2.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酒炙)。3.淋证、水肿、小便不利。4.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 煎服,5~12g。 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鸡血藤 树脂状分泌物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质部呈偏心性环排列 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 煎服,9~15g。 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经。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1.癥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2.食积脘腹胀痛。3.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煎服,6~9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湿痰,寒痰证。2.呕吐。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煎服,3~9g,般炮制后使用。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浙贝母 含硫 无硫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1.风热、痰热咳嗽。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煎服,5~10g。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桔梗 “金井玉栏”,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淡黄色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2.咽喉肿痛,失音。3.肺痈吐脓。4.癃闭、便秘。 煎服,3~l0g。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酸枣仁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1.心悸失眠。2.自汗,盗汗。3.伤津口渴。 煎服,10~15g。 煎服酸枣仁偶可发生过敏反应。 何首乌藤 甘,平。归心、肝经。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1.心神不宁,失眠多梦。2.血虚身痛,风湿痹痛。3.皮肤痒疹。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合欢皮 甘,平。归心、肝、肺经。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1.心神不宁,忿怒忧郁,烦躁失眠。2.跌打骨折,血瘀肿痛。3.肺痈,疮痈肿毒。 煎服,6~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孕妇慎用。 远志 1未去芯2去芯远志筒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 1.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2.癫痫惊狂。3.咳嗽痰多。4.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 煎服,3~10g。 有胃溃疡或胃炎者慎用。 钩藤 甘,凉。归肝、心包经。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1.头痛,眩晕。2.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煎服,3~12g,后下。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用于脾肺气阴两虚证。 煎服,9~30g。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1.脾气虚证。2.肺气虚证。3.气虚自汗证。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5.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1.脾气虚证。2.气虚自汗。3.脾虚胎动不安。 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1.脾虚证。2.肺虚证。3.肾虚证。4.消渴气阴两虚证。 煎服,10~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2.脾气虚证。3.咳喘。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6.调和药性。 煎服,2~10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杜仲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2.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3.高血压。 煎服,6~10g。 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菟丝子 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及宫冷不孕。2.肝肾不足,目暗不明。3.脾肾阳虚,便溏泄泻。4.用于肾虚胎动不安。5.肾虚消渴。6.白癜风。 煎服,6~12g。外用适量。 本品为平补之药,但偏补阳,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1.血虚诸证。2.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等。4.血虚肠燥便秘。 煎服,6~12g。 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熟地黄 甘,微温。归肝、肾经。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1.血虚诸证。2.肝肾阴虚诸证。3.血虚出血证。 煎服,9~15g。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白芍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1.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2.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3.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煎服,6~15g。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麦冬 川麦冬 浙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1.胃阴虚证。2.肺阴虚证。3.心阴虚证。 煎服,6~12g。 黄精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1.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咳久咳。2.脾虚阴伤证。3.肾精亏虚。 煎服,9~15g。 消化不良和有湿痰者忌用。 明党参 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 1.肺阴虚证。2.脾胃阴虚证。3.肝阴不足或肝热上攻所至的眩晕、头痛、目赤等证。4.疔毒疮疡。 煎服,6~12g。 脾虚泄泻者慎用。 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煎服,6~12g。 女贞子 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肝肾阴虚证。 煎服,6~12g。滋补肝肾宜酒制用。 五味子 1制北五味子2南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1.久咳虚喘。2.自汗,盗汗。3.遗精,滑精。4.久泻不止。5.津伤口渴,消渴。6.心悸,失眠,多梦。 煎服,2~6g。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扩展阅读: 余种常用中草药饮片图谱(认药必备) 《伤寒杂病论》《内经》查阅软件(苹果安卓)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部分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