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在北方难得一见的碧蓝天空下我骑着单车独行在田野里,离开城市越远便越是安静,只听到耳边掠过的风声和车轮的沙沙声,鼻子里嗅到是土壤的味道,沿着乡间的土路骑行,眼中满是阳光下满溢的绿,忽然这满溢的绿色中闪出一片金黄——是一片开得正盛的向日葵,看到这片葵花就到了著名禅宗祖庭——元符禅寺,乃是禅宗二祖慧可灵骨舍利的安奉之地。 可,现在的元符寺能算作一座寺院吗?没有山门,只有大门,我站在大门外看着长满荒草的偌大院落,门外竖着一通“元符寺遗址”的文保碑告诉我没有走错地方,信步走进院内,我看到一个方圆数米的土坑,坑底用水泥抹成平底,我知道那是原来二祖塔的基址,这二祖塔为供奉慧可大师真身舍利所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其后唐宋又两次重修,元末因战乱被毁,明代永乐十三年()在唐宋塔基上重建了“二祖禅师灵感塔”。清康熙三十九年(),磁州知县蒋擢对二祖塔进行了最后一次大修。到了年一股土匪纵火焚塔,致使二祖塔成了一座残塔。当时《磁县县志》这样记载:“因年久代湮,无人修理,数里之外,遥见残塔半座,突出林表,殊为可惜。”我在资料上看到过二祖塔的老照片,是一座八角青砖塔,残塔仍有三层。时光荏苒,到了年塔砖被挪作他用拆光以后,塔基地宫赫然现世,一块八角形的青石板下是宋代嘉佑年间重修的地宫,八角形地宫中央供着一张石桌,石桌上摆着一具石椁。石椁盖上刻有“大宋重建二祖禅师灵感塔记”铭文,石椁之内充注有水银,托浮着一具银棺,银棺内放置一只密封的椭圆形瓷盒,瓷盒里面即是慧可大师的灵骨舍利,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缘法,二祖舍利现世那天恰好是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后被文物部门取走封存,现在保存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寺内一座临时搭建的拜殿内供奉着二祖慧可的画像和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图画故事, 明万历《成安县志》载慧可大师的传奇经历:“少林得髓,邺都调心,偿债成安,逆流漳水。”据说慧可未出家之前,还是俗人姬光的时候,曾经失手误伤过一头毛驴。那毛驴后脱胎转世成人,姓翟,名仲侃,且做了成安县令。二祖慧可在传法于僧璨之后说:“吾往邺都还债。”大师在邺地说法数十年,韬光晦迹,变易仪相,佯狂调心,在成安匡教寺说法台谈无上道,听者云集,以至于使同为佛门弟子的辩和法师对慧可大师羡慕嫉妒恨,诽谤诬告于翟仲侃,于是翟仲侃杀害了慧可大师,而对此冤屈二祖慧可 十分坦然,将这无妄之灾看作是随缘消业,偿还自己累生累劫的旧债。大师死时一百零七岁。大师死后尸体被弃之平野,几天以后再看尸体却异香馥郁,面对此奇异景象,翟仲侃令人将大师法体投入漳河,可是,大师法体在水中浮而不沉,像活着坐禅一样跏趺端坐在水面。而且逆流而去,沿着漳河向上游漂浮。经过河边的一个村庄时,他忽然仰面朝上,继续溯河而上。从此,这个漳河之畔的村庄改名为“向阳村”。二祖慧可的法体逆流漂行十八里,来到了芦村,随即停止不前。村中信众将其打捞上岸,埋葬在了一座旧庵内。贞观十六年(),尉迟敬德奉命在芦村为二祖慧可建寺。唐开元二十年(),在寺内建塔,以安奉二祖慧可大师灵骨。芦村因慧可大师安葬于此,遂改村名为“二祖村”。 我站在塔址旁,遥想二祖塔当年矗立时在元符寺时的景象,从唐贞元六年(),唐德宗追赐二祖慧可为“大祖禅师”以来,到宋元符三年(),改为今名“元符寺”一直到民国之前,这座寺庙声名远播,气势雄伟,殿阁庄严,禅堂错落,宝塔高耸,晨钟暮鼓,香客如云。但民国时古寺日渐衰败,到年只有一位僧人果亮和尚还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守在元符寺,直到圆寂。果亮和尚的坚忍让我想起了慧可大师为求达摩祖师传法在少林寺立雪求法,断臂明志,最终感动达摩祖师收入门下并继承祖师衣钵,成为中华禅宗初祖,这两位高僧虽时隔千年,却都让我们知晓了信仰的力量和佛法的光辉,有佛在心,才能在人世间突围,勘破轮回直证大道。 落日西下,阳光把天边的云变成金色晚霞,一抹霞光照在寺内种植的的向日葵上,在夕阳的余晖下他们开的是如此绚烂,在冀南大地的秋风中摇曳,仿佛带着这千年佛之圣地的不灭灵性之光,而当年慧可大师的传道说法就像这结满种子的向日葵,尽管有冬天的凋零,但春天一到,依然会向着太阳怒放。 王振军:邯郸人,喜欢写作、摄影、骑行。 您的支持很重要。 赞赏 人赞赏 太原白癜风医院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beishengzx.com/hbly/7340.html |